民企融資難!如何掌握融資技巧?
企業融資的目的是更好地生存發展、增加股東的財富,企業融資場景主要有以下幾方面。
第一,資金短缺時。資金短缺的問題,幾乎所有的中小公司都會遇到,為了彌補資金上的不足,就需要籌資、融資,才能確保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。 第二,企業擴張時。企業擴張通常表現為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或追加對外投資,擴張需要資金作為支撐。企業的自有資金大多難以滿足擴張上的需要,因此需要向外界融資。 第三,債務到期時。企業在自有資金不足時,或是為了獲得財務杠桿收益往往利用負債經營的方式,負債都有一定的期限,到期必須償還。如果企業現有支付能力不足以償清到期債務,那么企業就必須想方設法通過融資來償債。 第四,資本結構調整時。當企業的資本結構不甚合理時,也可以通過不同的籌資方式、不同渠道的外部資金來進行調整,使之趨于合理。 融資需求是現實的,同時,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難、融資貴的問題也由來已久,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民營小企業發展的瓶頸。 關于公司的融資方式,有人能羅列出幾十種,但真正適合中小公司的融資方式,少之又少。 首先,看銀行貸款。商業銀行對中小型民營企業不太友好,它們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對貸款企業進行資信評價,真正符合銀行標準的企業非常少。而且,現行民營企業貸款額度、貸款手續和貸款抵押政策上的諸多不合理因素,都讓銀行貸款這一看似最常見的融資方式變得門檻越來越高。 其次,直接融資的門檻也很高。所謂直接融資,是以股票、債券、商業票據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種融資機制,直接融資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資信程度要求也很高,大多數的小型民營企業很難達到,只能望塵莫及。 最后,看風險融資,被風險投資商所青睞,更是小概率事件。風險投資,是在沒有任何財產做抵押的情況下,投資人以資金與公司創業者持有的公司股權相交換。在政策制度和操作方面,這是相對較為成熟的一種中小企業融資渠道。但風險投資商對企業的要求極高,他們看中的是那些產品或項目科技含量高、創新的商業模式、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的中小型高科技企業,如通信、半導體、生物工程等行業的企業,以及其他高成長性、高利潤率、高回報率的企業。能夠達到風險投資商要求的小公司,鳳毛麟角。 要從根本上擺脫融資難的困境,中小公司老板需致力加強對企業的內部改造、提升。 第一,重視財務合規化建設。企業無論大小,都應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,特別要重視“三品”(企業家的人品、企業的產品、抵押品)、“三表”(資產負債表、利潤表、現金流量表)和“三流”(現金流、物資流、人才流)的建設,這九項指標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關注的重點,要特別重視并予以完善。 第二,推進企業管理的規范化。融資是企業成長的過程,也是企業走向規范化的過程。小公司在融資過程中,應不斷促進企業管理、運營走向規范化,通過企業規范化來提升企業融資能力。 第三,提高企業資信。中小公司不重視資信建設,會導致貸款難,小型民營企業借貸業務的風險性明顯高于大中型企業,因而很多商業銀行不愿給予中小民營企業更多的融資支持。 企業資信建設,要具備逆向思維,即按照金融、投資機構的標準去推動資信建設,直至符合對方的融資要求。 第四,完善財務制度,確保信息透明。財務機構不健全、財務管理不完善、隨意編制財務報表、透明度低、真實性較差,這些均是中小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。由于財產管理意識不足、會計制度不健全,投資人對中小企業的盡職調查難度便會加大,變相增加了企業的融資障礙。 化解障礙的根源在于完善企業財務會計制度,讓財務信息透明化。 第五,提升企業競爭力。企業競爭力表現在多個層面,可以是產品競爭力,可以是服務競爭力,可以是管理團隊上的競爭力,可以是投資回報率上的競爭力,也可以是成長性上的競爭力,甚至可以是老板本人的競爭力,因為投資有時在一定程度上其實就是投人,當初投資“黃太吉”的盛景嘉成基金創始合伙人彭志強就坦言:“投黃太吉,其實就是投郝暢(創始人)這個人。” 提升競爭力,其實就是培育一些相對于競爭對手的“過人之處”,企業如果沒有拿得出手的獨特優勢,如何去吸引到投資人或投資機構掏錢?